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中國傳媒大學2022年初試于2021年12月30日通過網絡形式舉行。以下為試題和答案。僅供參考
1.《詩經》確立了中國詩歌的抒情傳統。下列詩句,表達思念故鄉之情的是( 答案:B)
A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B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C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D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2.《離騷》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現實離亂的憂愁和追求真理的決心。下列詩句不屬于《離騷》的是(答案:D)
A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B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C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D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3.《涉江采美蓉》是產生于漢代的文人五言詩。下列對詩句相關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答案:B)
A 沙江呆美蓉,蘭澤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別名。
B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遺:遺留的黃思。
C 還原望舊鄉,長路漫浩潔。還顧:回顧,回頭看
D 同心而離居,優傷以終老。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4.古人常以通達的態度面對短暫的生命。下列詩句表現了這一態度的是(答案:C)
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②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優。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③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④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遠離世俗是陶淵明詩歌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下列詩句表達不屈于世俗決心的是(答案:B)
A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C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D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6.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提到"翡翠蘭苕”鯨魚碧海”兩種詩歌風格。下面屬于“鯨魚碧海”的是(答案:B)
A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B 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
C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D旁舍連高竹,蔬籬帶晚花。
7.古人常用“月亮”意象表達孤獨、思念、永恒、美麗等。下列詩句中的月亮含有“永恒”之意的是(答案:D)
①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②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今人不見古人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李商隱的詩歌往往構思新穎,提長措寫各種場景。下列詩句中描寫團圓場景的是(答案:C)
A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B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9.壯志難酬是古人詩歌重要的主題。下列詩句屬于這一主題的是(答案:D)
①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③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④胡末滅,鬢先秋,沿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沈括言:“大都山水之法,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下列詩句最貼近以大觀小”的是(答案:A)
A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B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C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D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榮門聞犬嘸,風雪夜歸人。
11.元好問《論詩絕句》:“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對此詩理解恰當的是(答案:B)
A 謝靈運的創作方法是閉門抒寫,不費精神。
B 謝靈運創作的五言詩清新自然,是五言詩的典范。
C 謝靈運的創作方法并非閉門造車,因為太費播神。
D 清新的詩歌自然而然,無需下功夫就能創作而成。
12.“雨”是古詩中常見的景象。下列詩句描寫夏雨的是( 答案:B)
A 沾衣欲濕否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C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D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3.古人常以詩題畫。下列最不可能屬于這類詩歌的是(答案:A)
A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B 隔溪隱隱見窗紗,幾度呼童問酒家。尺幅林巒分遠近,畫工濃淡最堪夸。
C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D 落筆云煙入妙來,富春山水圖畫開。征帆曾掛涼秋月,夜泊嚴陵古釣臺。
14. 蘇軾善寫飛動之勢。下列詩句中,飛動中包含片刻停頓的是(答案:D)
A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B 前山槎牙忽變態,后嶺雜沓如驚奔。
C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D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凳相回旋。
15.“零落”常用來描寫自然生命的衰落,下列詩句中的"零落”不屬于此意的是(答案:C)
A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B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C 拾遺白發有誰憐?零落歌詩遍兩川。人立飛樓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D 山村病起帽圍寬,春盡江南尚薄寒。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16.《三國演義》善以夸張的手法描寫人物外貌,其中隱含著人物性格。下列
語句描寫劉備的是(答案:A)
A 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指誰?
B 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風。
C 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然有神仙之慨。
D 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17.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常借助詩詞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下列詩詞出自林黛玉之手的是( 答案:C)
A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B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C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D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處處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18.對聯是一種與現實密切關聯的語言形式,內容往往具有明確的指向。下列對聯,適合題寫于馬嵬坡的是( 答案:B)
A 泉自幾時冷起,蜂從何處飛來。
B 鶯花尚戀霓裳影,環佩空歸月夜魂。
C 千秋冤案莫須有,百戰忠魂歸去來。
D 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19. 王維有詩句"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下列畫作最接近詩意的是
答案:正確圖形為:
20.
關于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
D
)
A 20世紀30年代,眾多新文學社團涌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
B 兩大文學社團名家匯聚,其中文學研究會成員主要有周作人、鄭振澤、沈雁冰等創適社成員。主要有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等。
C 與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同時期的文學社團還有新月社、語絲社、莽原社等,各批團創作大多具有鮮明的流派特點,推動了現代文學的發展。
D文學研究會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主張文學反映現實,批判社會。創造社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講求文學的“全”和“美”,帶可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21關于“新感覺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B)
A新感覺派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的小說流派,是海派文學的一支。
B 新感覺派的主要陣地是《新文藝》《現代》等刊物,作家有沈從文、史鐵生等。
C 新感覺派在藝術表現方面有所創新,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投射于現實的描繪,
D新感覺派側重于展現半殖民地大上海的日?,F象和世態人情,提示了殖民化、都市化、商業化的環境所造成的罪惡和墮落。
22關于“女性文學"創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c)
A 20世紀80年代女性作家大量涌現,同時西萬女性主義理論引入。"女性文學"被提出
B女作家創作呈現出矛盾傾向:一方面,大多傾向于淡化性別特征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女性化”風格因受到讀者的歡迎而成為優勢。
C從理論上來說,“女性文學"被限定為女性作家指述女性生活的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識”,即對女性的歷史狀況,現實處境和生活經驗進行探究和描寫。
D20世紀80年代重要女作家創作的具有較強”女性意識”的作品有:鐵凝的《玫瑰門》、張愛玲的《金鎖記》、茹志鵑的(百合花》等。
23.關于“尋根文學”和“現代派小說"的創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B)
A1985年前后,“尋根文學”和”現代派小說”先后出現,這與當代文學的創新意識息息相關。
B尋根文學作品都與作家家鄉民俗密切相關,同時特別注重發掘儒家正統文化以外的道家思想和禪宗思想。
C "現代派小說”試困擺脫經典現實主義方法,追求“本體意味”的形式和“永恒”的生存問題
D“尋根文學"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汪曾棋的《受戒》等?!艾F代派小說”的代表作品有: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殘雪的《公?!返?。
24關于影視文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C)
A影視文學是伴隨電影、電視藝術的聚榮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它是影視劇創作的文學團本,具有文學審美價值。
B影視文學具有一般小說或者戲劇的基本要素。如故事情節、矛盾沖突、人物形象。語言行動、場景氛圍等,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型適。
C中國早期電影人如鄭正秋、田漢等基本上都是集文學家與電影家的身份于一體、中國第一部電影 (定軍山),就是取自鄭正秋、田漢主演的同名京劇。
D1933年,夏行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劇本《春疊》同世、標志新文學在熒幕上開辟了新天地
25.關于當代著名作家莫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D)
A莫言是山東高密人,因其早期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曾被歸類于尋根文學作家
B受歐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莫言的寫作思維新穎獨特,能夠將古老文明的深厚積淀與現代性文學手法結合起來,構道出意象豐富的感覺世界。
C莫言發表的中屬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據其改編的同名電影獲第38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D莫言創作頗豐、已出版《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算小說,并獲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
26題關于陳忠實的作品《白鹿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D)
A《白鹿原》是一部散文性質的長篇小說,其思思深度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中國小說藝術的最高峰曾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B作家以一個家族的興衰見證20世紀中國民主革會和社會革命曲折的歷史變遷、展現了中國北方農村社會悲涼多難的畫卷。
C作家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中刻面各種人物的命運,如白嘉軒、鹿子霖、朱先生等這些人物展現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
D《白鹿原》中魔幻的寫法引人注目,如鹿三殺死田小娥后,被鬼魂附體,還引起一場瘟疫,這體現了魔幻與現實的結合。
27.下列關于現當代作家作品的介紹,不正確的是(答案:D)
A曹文軒的作品關注兒童生活狀態和心靈世界, 寫出內在的人性、人請、尊嚴與理想,代表作品有《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B葉圣陶的作品通過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 表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特征,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煥之》等。
C孫犁的作品主要以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解放區百姓的淳樸、善良為主,文字清新明麗,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蘆花蕩》《風云初記》等。
D徐志摩的詩歌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雨巷》《有的人》等。
28.下列對魯迅小說中的“我”,理解不正確的是(答案:D)
A《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親歷者。作品以“我”為陪襯,歌頌人力車夫的正直無私和勇于承擔責任,也體現了魯迅對自己的嚴格解剖,
B 《祝?!分械摹拔摇笔蔷哂羞M步思想的知識分子?!拔摇钡乃娝劮从沉朔饨?/span> 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我”的所思所想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彷徨。
C《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計,也是孔乙己周圍的看客之一。作品通過“我”的眼睛,展現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也反映出看客們的麻木。
D《狂人日記》中的“我”是一個“迫害妄想癥”患者,長期處于既擔心被人吃又忍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借此控訴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
29.郭沫若的《爐中煤)一詩,鮮明體現詩人無私奉獻精神的詩句是(答案:A)
A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要到了這段模樣
B要我這至奴的離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C 我想我的世身,原本是有用的果
D我活理在地底多年,到今想總得重見天光
30.下列對沈從文《邊城》的解說,不正確的是(答案:C)
A沈從文的創作追求表現的是那種純真的帶有某種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邊地構筑他的人生形態。
B天保決定離開故鄉, 主要是因為和弟弟之間的情愛爭斗, 他想忘記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的愛情。
C祖父沒有把他到城里的事情告訴翠翠,是因為他不想讓這些事使翠翠會徒增煩惱
D祖父決意多做點事, 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晚飯。這反映了祖父想多掙點錢來維持生計的客觀現實。
31.下列對《雷雨》中破折號作用的解說,不正確的是(答案:A)
A 周樸園:你--你貴姓?(表示聲音延長)
B樸園: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一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表示解釋說
明)
c 魯侍萍:(淚滿)我一我一一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表示語氣斷斷續續)
D 周樸園:魯大海,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一-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表示解釋說明)
32.在《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他遙望著遠方,竟然又忘情地吧起了那首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他立在十字街口,淚流滿面地嗎著這支沒有回聲的00:47
歌。許多過路的戴漢行人,都驚奇地駐足而立,聽他旁若無人地歌唱。人們多半認為,這是一個外地來的精神病人。不過,他卻把這支美好的貌兒唱得如此讓人揪心啊!"這里的"他"指的是(答案 C)
A金波
B孫少安
C孫少平
33.左圖的西周青銅器之一,腹內銘文記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封的過程。
周文化中的銅鼎和銅簋的數量搭配都有嚴格的規定,如天子為九矗八簋,諸候為七矗六簋,卿大夫為五矗四簋等。(答案 C)
①青銅藝術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②青銅禮器成為周文化的組成部分
③西周青銅器造型奇特華麗
④青銅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A123
B234
C124
D134
34.種種觀念,諸如貴族有超凡的天賦,國家就是一個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戰國時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統治集團此時雖然仍然被認為有著神性祖先,但少數膽大之士敢于質詢:作為大巨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還是個人能力。下列實踐了“現念修正”的是(答案:B)
A 周平王將都城遷到洛昌
B齊桓公打出“尊王攘靈旗號
C孔子提出”克己復禮”
35.鹽鐵官營,是分別在產鹽區設置鹽官,雇工煮鹽,又在產鐵區設置鐵官,經營采冶鑄造,發賣鐵器。漢武帝元狩五年規定“敢私鑄鐵器、賣鹽者,鈦左趾(在左腳趾掛上6斤重的鐵鉗),沒入其器物?!边@項政策(答案:B)
①促進了商業發展
②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加強了中央集權
④穩定了市場物價
A 123
B234
C124
D134
36.下列對下圖所示內容的影響 理解準確的是(答案 C)
A推動了北方人口的南遷
B 有利于江南地區的開發
C完成了黃河流域的統一
D促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往
37.唐太宗說:“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 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边@一統治思想有利于(答案A)
A 形成開明的政治風氣
B 促進對外交往的活躍
C穩定邊疆各民族關系
D推動科舉制度的出現
38.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嚴重,大批農民破產流亡,戶急混亂,租庸調制已經無法維持。公元780年,唐朝開始推行新的賦稅制度”兩稅法”。與租屬調制相比,兩稅法的不同在于(答案 B)
A 緩解了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
B 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
C減經了百姓的經濟負擔
D加強了對百姓的人身控制
39北宋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一年兩熟稻麥復種的耕作方式,這種耕作方式要求收麥與括秧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需要投人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實行之初種植規模并不大,南宋時,習慣面食的北方人大屋南下,稻麥復種制得到推廣,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下列對材料解讀準確的是(答案:B)
①商品經濟發展為稻麥復種制的推廣提供了條件
②地少人多是稻麥復種制得以推廣的重要原因
③稻麥復種制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
④稻麥復種制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產量
A12
B34
c13
d24
40.宋代出現“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的現象,蘇轍指出:*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编嵵恋勒f,士農工商“皆百姓之本業,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辛棄疾在詞中有“千年田換八百主”之嘆。這反映了宋代(答案:C)
A 士農工高地位相同
B民營手工業占據主導
C 科舉制造就新的社會結構
41.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后西方殖民者的東來,傳教士的足跡也開始進入東方。萬歷二十九年(1601),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得到明神宗的賞識,賜留居北京傳教。利瑪竇在中國二十八年,研習中國懦學,與明朝官員和士大夫交往,先后撰寫、翻譯天文、數學、地理、語言、美術、音樂等方面的著述多種?!毕铝锌萍贾魇艿健拔鲗W東漸”影響的是(答案: D)
A沈括的《夢溪筆談》
B 郭守敬的《授時歷》
C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D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42.徐渭(1521-1593),字文長,浙江紹興人,他一生科場不順,貧困潦倒,但詩文書畫皆精。他的畫廣泛吸收宋、元以來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縛,處處表現出強烈的情感宣泄與個性追求。在明代后期興起的市民文學藝術中,徐渭以強調“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鮮明特點而留名史冊。徐渭藝術特色形成的文化背景是(答案:D)
A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B手工業出現新的經營手段
C明清的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D陽明心學強調自我的主動作用
43.清初,無論是官員報告公務的題本,還是報告個人私事的奏本都必須經過內閣票擬,才能送到皇帝手中,這樣,內閣的意見就會對皇帝發生一定的影響??滴踔衅谠谳^大范圍內推行避開內閣的奏折制度。即凡有奏折權的官員,由皇帝發給折匣,匣上加鎖,鑰匙由皇帝和官員各執一把。官員具奏時,派人直接送達御前,皇帝覽閱批示之后,又派專人將折臣送回?!白嗾壑贫鹊耐菩?/span>(多項選擇)(答案:A)
①分割了內閣的部分權力
②提高了行政決策效率
③標志著中樞機構的變化
④導致清王朝由盛轉衰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4.英國資本家以為,只要中國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頂棉織睡帽,全英格蘭現有的紡織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于是他們把大量棉紡織品和其他各種工業產品運到中國來銷售.....那些潮水般涌進來的外國貨物,不得不大批地積壓起來。從1846年起,英國對華商品輸出量開始急劇下降?!坝鴮θA商品”大批地積壓”主要是因為(答案:D)
A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 中國表失了關稅自主權
C 廣州成為唯一對外開放的貿易港口
D 自給自足的傳統經濟在中國占統治地位
45.李鴻章說:"近年華商殷實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華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盤折之虧,官司不能過問?!背闪⑤喆猩叹?,可吸引華商入股,“不至變為洋商,實足尊國體而彌隱患”。這表明李鴻章成立輪船招商局的目的是(答案:B)
A 吸引列強在華投資
B抵制西方列強經濟侵路
C 學習西方的股份制企業
D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46 看圖作答,圖片共1張
閱讀下列資料,從中可以判斷,當時中國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答案:C
A半殖民地化程度逐多加深
B經濟領域近代化不新推進
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到高峰
47.康有為把西方資產階級的進化論和中國儒家的“三世"說附會在一起,認為社會歷史是沿著“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順序逐漸前進的。他認為時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統治的中國社會是“據亂世”,而要達到所謂的“太平世",就必須先對“據亂世”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升平世”??涤袨樘岢觥叭馈闭f旨在(答案:A)
A為政治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B宣揚西方資產階級進化論
C重新解釋儒家經典
48.題“清末新政”是指20世紀初清政府在其統治的最后十年所進行的各項改革的總稱。下列對“清末新政“解讀正確的是:(答案:C)
①其目的在于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也有利于中國社會的轉型
②其具體改革措施只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
③清政府正式宣布“預備立憲”
④緩解了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49.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旨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閱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次大會(答案:B)
A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B推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C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
D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
50.材料一、爭取一省或多省的首先勝利,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工人階級的罷工高潮,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一省或幾省的勝利不特別注意城市工作,想以鄉村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是一種極錯誤的觀念
材料二、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省略號毛澤東是方志校釋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的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又是正確的(答案:D)
A首先奪取城市革命的勝利,
B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c發動工人進行罷工斗爭,
D采取武裝斗爭的革命形勢
51.下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立根據地的示意圖。圖中所示根據地出現的背景包括(答案:B)
①國民革命運動發展迅速
②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
③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2.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主持會議并作了重要報告。以下對這次會議認識正確的是(答案:A)
(1)召開時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
(2)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3)推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
(4)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3.關于中國哲學起源期的思想觀念,下列陳述不正確的是(答案:C)
A.“五行”觀念體現出先民對自然物的基本分類, 也體現出他們關于不同事物之間聯系的看法。
B.哲學中“氣”的觀念是先民們從對具體可感的云氣、 蒸汽等的經驗中抽象出來的,它被用來解釋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甚至社會現象等。
C.“天道”觀念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籍中普遍流行, 它和“天命”觀念一樣, 起初產生于星占活動,后被用來指一種普遍的自然和道德法則。
D.“陰陽”觀念所體現的二分對立是中國哲學重要的思維方式,集中體現在《易經》中。
54.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列對“道法自然”的理解,最不符合老子思想的是(答案:A)
A.“道”并非宇宙最高存在物,“自然“才是。
B.此處的“自然”意為“自己如此”,表示自然萬物的發展依靠自身,而非外力。
C.在“道”之上,并沒有一個更高的“自然”存在供“道”來取法:“道”把順任自然萬物自己發展,作為自己的原則。
D.“道法自然”反映了老子的“無為”思想。
55.“兼愛是先秦墨家的核心思想。下列陳述最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答案:D)
A.針對天下人的“不相愛”導致了社會混亂這一情況,墨家提出了”兼愛“主張。
B.“兼愛”指的是對不同人的愛無差別,也指的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愛天差別。
C.愛人和利人是相連的, 只有做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就像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才可能達到人人相愛、彼此互利的結果。
D.在現實生活中, 人不可能真正做到愛人如愛己,故須從對自己親人的愛開始,培養愛他人的情感。這實際上表明,“愛有差等”。
56.“人性”問題是中國哲學家一直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答案:A)
A.孔子認為討論人性善惡沒有意義, 因此他從來不討論人性問題。
B.孟子所謂人性本善的“性善論”,主要通過“四端”這一人心之善”來論證,
C.荀子“人性惡”的判斷,并非針對人性的所有方面,而是指人如果只是順從生而具有的情欲之性,就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D.韓非子認為好利、為己是人的本性,對此不必進行改造,而應合理利用,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
57.一般認為莊子的 《齊物論》討論的是對事物的認識和關于事物的是非判斷。下列說法不符合其思想的是(答案:c)
A.事物本身并無是非,事物的是非來自于人從自己立場出發所進行的是非判斷.
B.從本原上講,對事物所做的是非判斷,會造成對“道”的傷害,所以人應該放棄是非判斷,使萬物各有差別的本來狀態呈現出來。
C.因為沒有適用于所有事物的共同標準,所以人無法對事物進行理解和認識
D“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了人與萬物可以轉化,會通的思想,即萬物在根本上是一體的。
58公孫龍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答案: D)
A 《名實論》主要討論的是事物的稱謂與事物的實質特征之間的關系問題,認為"名"應該探究,表達事物所應處的位置。
B 公孫龍所謂“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命題,表達了空間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這一思想。
C 《白馬非馬論》強調了一般與個別的區別,但忽視了二者之間的聯系
D 《堅白論》認為:人不同的感官可以感知事物不同的屬性,這些不同屬性互相獨立,互不相屬。
59.關于漢代的哲學思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答案:C)
A 漢初儒家代表陸賈認為天下可以依靠武力取,但治理卻需要文德。他既提倡行仁義,也把“無為”作為最高政治思想。
B 黃老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繼承老子“無為"思想,另一方面也吸收了陰陽家、儒家、墨家等的思想,
C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天人感應論”,它指的是不僅人類可以做到與天相感應、符合,其它物類也可以。
D 王充《論衡》旨在批判當時流行的讖緯災異思想,主張人類認識必須以經得起事實驗證為標準。
60.關于禪宗,下列陳述不正確的是(答案:D)
A禪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約在公元7世紀基本成型,后分為重漸修的北宗禪和主頓悟的南宗禪。
B 慧能開創的南宗禪后來成為禪宗的主脈,其主要文獻是《壇經》
C禪宗頓悟工夫的要訣是不執著于外物和意念,以自見本性。這在日常生活中即可進行,具有鮮明的大眾化、世俗化特征。
D禪宗認為“運水搬柴,無非妙道”,對傳統的讀經、打坐等修行方法做了徹底否定。
61.論語中記載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肽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彼未笕逯芏仡U由此提出所謂“孔顏樂處”的說法,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答案:B)
A.在儒家思想里,人生有比富貴更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道德價值和理想人格
B.孔子,顏回所樂的對象是外在于人的儒家所謂的“道”
C. 道德修養孔子和顏回超越了對富貴名利的追求
D.孔顏之樂,指的是人達到與道為一的境界時所自然享有的精神和悅。
62.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著名的心急理命題下列有關陳述,不正確的是(答案:C)
A這一命題強調人的普遍性,認為每個人具有的本性是相同的,圣人與眾人同類。
B陸九淵所謂的心及人的本心,它指向人先天本有的道德善行,而不是基于感官認知的知覺之心。
C陸九淵宇宙便是本心,本心便是宇宙的說法,及宇宙的理是人心主觀心愿的體現,并由其影響和決定。
D陸九淵的學問主要繼承自孟子,他所謂本心的具體內容及孟子所謂的四端之心。
63.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工夫論,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答案:B)
A所謂格物致知,指的是對具體事物進行研究,研究其中之里達到知識的擴充以及完備。
B因為人本身具有認知能力,才能對事物進行認知,達到人心與事物之間的協調賞析
C人能夠通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切”的方式,從對個別具體事物認識的積策。員
通所有事物之說,所有事物認知的積累。
D格物致知,實質上是對人的,道德本心的擴充和完善,因而屬于道德功夫。
64關于理與欲的關系,清代大儒戴震表述為,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達,斯已矣,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思想的是(答案:A)
A一個社會的通德理思應該是,使人們的欲望和情感得到滿足。
B拋開人的欲望和情感而談論天理,不符合人住的真實情況,也會造成虛偽的社會風氣。
C滿足人之欲望和情感的恰當方式就是理、因此,"理“就在欲望之中,而情感之外。
D人的欲望、情限千差萬別,各有標準,因此沒有尋求一種晉遍性的尺度,才可能合
理的截至人的欲望和情感,從而使其從而,符合天理。
65.王夫之重要的哲學貢獻之一是提出了”理勢合一”的歷史現,下列陳述最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答案:B)
A“勢”指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理”指的是內在于“勢”的歷史演變的客觀規律。
8 統治者可以及現代歷史級的,“禮”和“勢”他們的主觀思想和歷史發展規律是一致的。
C“理事合一”的歷史現是王夫之理氣關系思想照于歷史領域的結果。
D勢因禮成,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個別答案如有爭議,請自行考證~關注獲取更多藝考資源)


中國傳媒大學2022初試文史哲真題含答案
留言咨詢